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汇报

博学站 人气:1.53W

去冬今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坚持规划机制、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建管机制、长效机制等“五大”机制创新,坚持思想认识、领导力度、项目建设、质量保证、工作职责“五到位”,充分发动群众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形势较好,成效明显。

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汇报

一、工程任务完成情况

去年9月至今年5月,全省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0万余处,投入机械台班285万个,累计完成土石方4. 08亿立方米,完成工程投资50.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80万亩,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50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28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20平方公里。通过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和农村生态条件,促进了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坚持把保障安全饮水作为事关全省民生大计的头等大事、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机构编制、保障资金到位、实行包干督办、合理确定模式等硬举措,2015年共完成31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其中国家年度计划160万人,省政府贷款4.6亿元完成152万人。2015年度计划完成400万人饮水安全任务,各地正在加大力度抓紧施工,年内将建成受益,以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防洪工程建设再创佳绩。列入国家三年脱险专项规划的656座病险水库,有403座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9.3亿元,252座小型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同时,完成堤防崩岸整治工程13处,土方41万立方米,石方25万立方米;完成堤防整险加固工程6处,土方2.5万立方米,石方1万立方米;世行贷款的武汉市连江支堤整险加固工程和黄冈市回水整险加固工程分别完成土方1680万立方米和35万立方米。

(三)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捷报频传。我省有60处泵站纳入国家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共49.63万千瓦,总投资29.26亿元。目前,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第一批19处泵站,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去年汛期陆续投入了排涝抗灾发挥了巨大效益。第二批23处泵站已全部开工建设,现工程量过半,共完成土方133.90万方,混凝土14.16万方,干砌、浆砌石3.53万方,可确保主体工程年底基本完成,明年汛期投入运行的既定目标。第三批18处泵站,属2015年第四季度拉动内需项目,中央投资全部下达,省级配套已经到位,现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共完成土方88.28万方,混凝土6.88万方,干砌、浆砌石3.44万方。今年汛后将进行主机主泵安装,明年汛前可部分投产受益。

(四)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效明显。2015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异常繁重,为顺利完成目标任务,狠抓建设管理。xx年年度项目任务已经完成,今年春灌发挥了工程效益。6个节水示范项目建成投产,起到了节水示范效果。农业综合开发老河口前进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通过国家验收。2015年度下达我省29处大型灌区计划8.4亿元,现已完成年度计划的85%。按照上级要求,把2015年度新增投资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前期工作,抓检查督办,抓资金使用,使新增投资建设项目任务如期全部完成。通过努力,32处大型灌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全省大型灌区现已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1383个,涉及48个县(市、区),5064个行政村,参与农户187万户。

(五)水利血防工作稳步推进。争取国家投资水利血防工程2.75亿元,开展富水、太湖港等17项水利结合灭螺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漳河、陆水等1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结合灭螺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六)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进展顺利。去年入冬以来,在“长治”、世行贷款项目、丹江库区水保治理等国家水保重点治理项目的带动下,我省水保综合治理抢抓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入机遇,加强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的检查督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工程速度和质量,截止目前,全省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020平方公里。

(七)小型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普遍开花。以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小型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注重抓好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建得起的“家门口”水利工程,投入小、见效快的“实惠工程”。目前,xx年年度84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已全部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共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4万亩,除涝面积24万亩,新增节水能力4000万方,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00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4800万元,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86元。2015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中央投资11600万元,省级配套6000万元,在89个项目区开展雨水集蓄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末级渠系改造和其他小农水项目等工程建设,现工程基本完工,7月将完成省级验收。为加强建设管理,督促各地做好工程建后管护工作,结合省级验收开展了小农水工程管护“回头看”专项检查,取得较好效果。去年 12月11日,水利厅、财政厅联合举办了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建设管理培训。针对前几年各地在建设与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为规范管理,今年初,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湖北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着手研发全省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力争在7月底逐步投入试运行。在搞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同时,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一事一议”以及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方式,鼓励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使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多年少有的大干场面,面上的小农水工程县县有规划、镇镇有重点、村组有项目、农民有热情。全省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0多万处,完成土石方3亿多立方米。

《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八)湖泊治理有序推进。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75个,面积2762.2平方公里,其中面积接近或超过100平方公里的重点防汛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和汈汊湖5个。由于五大湖泊堤防长期没有整治,病险较多,防守任务极重。对此,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已把四湖流域整治工程列为专项抓紧实施。一期工程总投资4.52亿元,计划疏挖清淤100km,至目前,已完成26.491km试验段整治工程,其余段面边坡土方开挖任务已达60%,年底可全部完工。

(九)农村水电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面推进 “十一五”25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的建设工作,2015年争取中央电气化专项资金162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390万元,拉动社会资金21.8亿元,实现电气化县建设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认真做好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工作,争取国家下达投资2300万元,为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6项代燃料工程、新增代燃料装机1.424万千瓦、代燃料人口5.6万人打下了基础;加强水能资源开发与规范化管理,科学有序地发展农村水电,全年新增水电装机15.8万千瓦,目前仍有89项、总装机容量211.8 万千瓦的水电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十)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取得实效。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是省委、省政府直接抓管,近20个单位集中会战的重点工程,水利工程作为主要项目之一,在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下,不断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基础,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检查指导力度,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陆续出台了《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水利专项规划》、《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沟渠整治实施方案》、《仙洪新农村建设农田排灌设施管护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同时,狠抓工程建设管理,共下达近4000万元投资计划。至目前,已完成沟渠疏挖52.95公里、衬砌41.5公里,分别占下达计划的100.6%、16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有10万人受益,占下达计划的100%。

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1、重视民生是根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各类惠农政策和支农资金分别以不同方式服务农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很大一部分直接用于事关民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水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去年起,省委、省政府建立仙洪新农村试验区,集中力量解决试验区内事关民生问题,农村水利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目前省已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疏挖衬砌沟渠近百公里,并提前解决了试验区内1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正全力推进试验区内农田排灌设施管护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推动了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各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人水和谐为目标,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渠畅、堰满”的农村水环境,大力推进以农村塘堰、沟渠的清淤整治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随州市掀起“千村万塘”建设高潮,市财政拨付“以奖代补”资金960万元,新建堰塘1358口,改造堰塘10000口,新增蓄水能力2600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 10万亩,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而且美化了村容村貌,深受当地干部群众欢迎。鄂州市大力推进“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建设,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4800万元,清淤改造塘堰1200口,在全市每个自然村建一口标准“当家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改善农村水环境。目前市财政已投资1200万元,开挖改造塘堰328口,积极打造新农村现代水利新模式。

2、加大投入是保障。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补充”的投入新机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富聚效应。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省财政对水利建设进行了重点倾斜和支持。“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5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中,连续四年共拿出1.62亿元用于中央小农水项目配套。同时,省政府采取统贷统还等超常规举措,从银行贷款4.6亿元用于饮水安全项目,贷款12亿元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配套。在省级财政的引导下,各地也加大了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本年度荆门市市县区财政落实“以奖代补”资金1200万元,宜昌市财政落实1400万元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监利县在财政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计划筹措资金1.2亿元,分2年对全县354处中小型骨干泵站进行更新改造,目前,已投资5000万元,完成25座中小泵站的更新改造任务。洪湖市不断创新投入新机制,采取科学规划争投入、财力倾斜硬投入、整合项目骤投入、林水结合引投入、以奖代补激投入、社会力量补投入、劳动积累集投入、深化改革增投入、转变观念抓投入等九大投入形式,使之成为全省新农村试验区的典范。

《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科学规划是关键。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去年十一月已要求各地抓紧编制县级农村水利综合规划,并采取通过县人大审议等形式赋予法定效力。今年4月,还举办了县级农村水利综合规划培训班,为切实做好各地的规划奠定了技术基础。天门市在早在2015年就安排财政资金30万元编制完成了《农田水利xx年2015年建设规划》,并经市人大审议通过,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合法性和连续性,从而使政府各部门的项目及资金安排能统筹在总体框架内,起到了协调有关部门、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较好破解以往各部门项目申报难、资金整合难等问题,同时,保证了分步分片实施,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从目前依照规划搞建设的实施情况看,效果十分明显。据最新统计,截止6月底,全省各县市区基本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有近20个县市规划已经通过了本级人大审议。

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汇报 [篇2]

一、自然环境概况

××乡地处县城西南部,东经99°14′,北纬23°58′,东与大山乡新寨隔河相望,南与明朗乡接壤,西与勐板乡和镇康县忙丙乡相连,北与德党镇毗邻。境内山河相间,地域海拔高程为1020—2423米,相对高差1403米,年平均气温16.6℃。整个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方向由西北流向东南,山高平地少,山区面积占90%以上,有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两个,面积不到40%,耕地面积80%属于胶泥土,20%属于砂壤土。

二、××乡社会经济状况

××乡共辖6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113个生产合作社,4711户,其中农业户4599户,总人口20901人,其中农业人口20269人。有耕地面积26275.2亩,其中:农田11235.5亩、旱地15039.7亩,农业人均占有耕1.29亩,99年度人均产粮250公斤,人均纯收入498元。林地面积157985.7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82323亩,灌木林21746.9亩,疏幼林14401.5亩,经果林18365.5亩,森林履盖率达32.6%。粮食作物以水稻、包谷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烤烟、经济果林为主。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2991.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741.2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为960.8万元,工业总产值553万元,财政收入60.22万元。全乡6个行政村都已通电,通电率达100%,113个社已通电112个社,通电率达99%,4716户已通电4676户,通电率为99%。全乡截止99年末,共建有大小水利设施306件,其中:引水沟125件,蓄水塘94个,总容量33.2万立方米,烟地蓄水池39个,容量为151立方米,有引水石坝24座,拦砂坝24座,灌溉100亩以上的骨干工程的23件。

三、积极发动群众,大干冬春农田水利建设

2015年,我乡境内由于前期干旱和后期暴雨袭击,造成全乡大小水利设施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大、小春增产增收。因此,为确保粮食增产增收,人民、国家财产不受破坏,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保证今冬明春水利工作顺利进行。

我乡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布署,同时结合我乡6个村的实际情况,在县委、政府召开的农田水利工作会议后,我乡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农田水利建设专题研讨会,并对99年农田水利工作进行了布署。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把任务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同时下达了各村农田水利建设任务的通知。为搞好2015年度农田水利建设,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增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抓住一个“早”字,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实行工程早计划、物资早落实,人员早安排,造就大干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为我乡农田水利建设顺利进行打开新局面。

3、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工作质量,力争办一件成一件、发挥效益一件。

各村在搞好安排布置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延包工作与农田水利冬春修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土地延包召开的干部群众全进行宣传发动。全乡共召开大小群众干部会120场次,宣传面达4800多人,利用广播宣传20多次,宣传面达3500多人次。全乡2015年3月28日止,共掀起四次冬春修高潮:在××阿克水小河掀起第一次高潮,上阵人数达2500人;2月18日在忙岗中条沟掀起第二次高潮,上阵人数达1000人;3月14日在××村龙田坝大沟掀起第三次高潮,上阵人数1500人;3月25日在户乃电站沟掀起第四次高潮,上阵人数1750人。四次修复水利工程场面颇为壮观,乡党委、政府领导亲自参加与群众一起投入到修复工作中,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现阿克水小河、龙田坝沟、忙岗中条沟、户乃电站沟面貌已焕然一新,渠道疏通了,有效的加固了渠道,填补了水毁路段,并安置了排水设施。

四、2015年至2015年重点工程面上工程复修计划完成情况

根据县上安排,结合我乡实际,今年全乡面上计划复修项目150件,其中:沟90件,塘40件,坝20件。计划完成工程量34.88万立方米,计划投入劳力积累238.75万个。计划新增灌溉面积350亩,改善450#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url#亩,新增除涝面积20亩,治理水土流失2.4平方公里。计划解决人饮250人、畜饮180头。重点工程计划完成4件,其中:龙田坝石坝1件,龙田坝大沟配套渡槽1件,大坝色林脚水塘1件,大龙洞沟石坝1件。截止2015年3月28日止,全乡面上冬春修共完成142件,其中:沟84件,塘58件。完成工程量12.59万立方米,完成劳动积累工14.37万个,完成新增灌溉面积0.028万亩,改善0.21万亩,完成新增除涝面积0.002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0.2平方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饮0.01万人,畜饮0.015万头。重点工程完成新建石坝一座,复修水塘1件,其它两件由于目前资金不到位,现在还没有完成,其中龙田坝大沟渡槽正在动工实施,计划投资3万元,资金来源80%靠群众自筹,20%属缺口资金,还需上级主管部门帮助解决。

五、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为确保所建工程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我乡抽派了一名专职人员配合县局项目负责人至始至终抓好工程质量,一切按工程程序办事,对工程使用材料和施工技术进行认真检查,对于不合格材料与工段,要求停用与返工。为把好工程质量,合理把握好资金,工程资金统一按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拔下。一般情况,开工支付该工程总投资的30%,中期支付30%,工程结束支付30%。其它10%留作工程风险金,一年后,工程无质量问题,再支付所留下的10%。

六、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做法、经验和教训

我乡始终联系县局工作,把五小水利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来抓,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但由于乡内各地区水利发展情况不平衡,加之大部份属山区,分布在各村各社的五小水利工程主要由所属生产合作社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加强群众对水利工程的监督意识和保护意识,采取谁破坏谁负责,当年破坏当年复修的管理方法。每年冬春季各村社都积极发动群众自筹资金,修复小沟、小塘、小坝、饮水工程,对新建工程也出钱出力,积极配合乡上的工作。

近几年,在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上,虽取得了一定的,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还有很多不足。现××村已配有一名专职的供水管理员,投入五小水利工程资金20万元,其中:地区投资3万元,县投资3万元,乡投资1.8万元,群众集资12.2万元。整个工程受益13个社,250户,1450人,700头大小牲畜。99年度共收取水费4500元,其中:支付管理人员工资3600元,维修管道支付430元,其它支付200元。从目前状况看,必须加强管理,补充水源,保证供水,提高水费单价,完善供水设施,避免乱用水、偷水的现象发生。

七、水资源、水土保持工作

关于水资源、水土保持工作费用的征收,在县局水资源股、水保办的领导下,通过宣传搞试点,基本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在我乡现已形成取土、取水、取砂、取石要办证的良好现象。此项工作开展至今共收取水资源费、水保费4000元,其中:80%上交水保办,20%用于站上办公室经费。同时,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不懈努力。

八、存在问题

我乡由于没有列入扶贫乡,近几年在水利上的投入较少,甚至没有,加之几年来,病害水毁工程又不断的增加,该复修工程得不到完善,该列项目列不上,而大部分工程有待复修。从目前我乡财政收支情况和群众的生活水平来看,修复水毁工程单靠集资,远远解决不了大笔应支付的工程款和所需投资,所以,大部分还得靠上级支持帮助。目前主要上有待修建工程有:××供水工程的扩建、××人民坝、龙田坝石坝、大沟渡槽配套、户乃电站沟大石坝,虽然已完工,至今工程款还无法支付,还需上级有关部门帮助上报列项。

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汇报 [篇3]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近年来全县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全县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一)农村水利设施现状

远安水利以“小型水利”为基本特征,境内无大型河流流经、无大中型水库控制、无大中型灌区保障。全县现已建成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5409处,其中小型水库52座(小㈠型9座、小㈡型43座),堰塘9284口,引水沟渠820条,提水泵站122座,万亩灌区2个(东干渠灌区、晓坪水库灌区),集中供水水厂37处,分散供水工程4129处,抗旱水池(窖)965口;小型水电站23座,装机53台2.74万千瓦,年发电能力8500万千瓦时。全县蓄、引、提水能力8890.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2.06万亩,基本形成了以小型水库为龙头,以东干渠等引水工程为骨干,以沟凼、堰塘、提水泵站、抗旱水池等为补充的农业灌溉体系和以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天河水窖等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饮水保障体系,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农村水利发展规划

1、工作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远安水利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总体目标和打造平安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法治水利、现代水利五大基本目标,突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两大主题,坚持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防汛与抗旱两手抓,全力做好对上争取,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全面加强能力建设,奋力实现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为远安建设全省山区经济第一县、在宜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作出贡献。

2、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全县农村水利建设计划总投资163897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89245万元。计划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4座,整治沮河河岸20.86公里,疏浚县乡河道7条50公里;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新增监测设施82处;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73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1万人、学校人口0.7万人;整治灌区干支渠100公里、堰塘300口,新建、改造末级渠600公里,发展微喷灌面积2130亩,实现新增、恢复灌溉面积0.9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7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年增供水能力5523万m3、节水能力6900万m3,全县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0.1,节水率提高10%以上;实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沮河鸣凤城区段水生态修复、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小水电增效减排等项目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平方公里,新建2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3座水电站。

(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三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巩固改造、完善配套、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利建设方针,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目的,以重点水利工程为抓手,以水毁工程修复、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保安工程、渠系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不断创新建管体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全面开展了以水毁修复、护岸加固、水库除险、堰塘整治、节水灌溉、饮水安全等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共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667处,整治、改造堰塘775口,整修渠道432.36公里,累计投工213.62万个,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3.64亿元。

1、水利防洪工程成效明显。一是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完成双利大沟开挖整形2220米,新建车桥厂排洪沟496米,疏浚整治车桥厂以南东庄堰渠道1071米,延伸整治东庄堰安泰大道至永安车桥厂段330米。二是开展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新建沮河鸣凤城区防洪堤1522米,新建双利大沟右岸防洪堤1438米、左岸防洪堤1000米。三是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张桥、友谊、斗巴沟等9座小(一)型和柳林、石桥、枧河等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四是组织实施江河治理工程,新建沮河旧县邹家岗段防洪护岸720米。五是启动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拟对山洪灾害严重的16条小流域建立山洪灾害观测点,新增监测设施82处。

2、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把农田水利作为改善民生、助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农田水利项目成为农村公益事业的代表,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一是大力推进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饮水安全工程。2015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连续六年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县共解决了7.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完成末级渠系节水改造364公里。二是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从2015年起,在洋坪、茅坪场两镇分两期开展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累计新建改造渠道256.3公里,渠系配套建筑物1092处,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00亩,完成投资4369万元。今年汛后将组织实施2012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计划总投资2035.2万元,整治渠道136公里,新建渠系配套建筑物174处,目前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待省级批复。三是民办公助小农水。组织实施了长丰堰灌区主支渠和东庄堰干渠清淤降低加固整形31.45公里,安装∪型渠27.605公里。

3、应急水源建设步伐加快。2011年发生的特大干旱,暴露出了远安在水源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我县积极开辟新的水源地,经过艰辛努力,鸣凤城区水源工程付家河水库,已被纳入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省小型水库建设专项规划,目前已获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防科工局、省政府支持,有望挤入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去冬今春实施的九子溪应急水源工程已全面完工,东干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已纳入沮东灌区规划,目前正在开展规划设计工作。

4、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组织实施了九子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8公顷。先后编制上报了《远安县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沮河水能资源开发调整规划》等专项规划,公开出让了双路、许家岗等电站水能资源开发权,同时对签约项目认真搞好协调服务和技术指导,促使项目加快施工建设,尽早投产达效。经过三年的建设,将军寨一级、双路电站、许家岗电站已全部建成并投产发电,完成投资6800万元。夜红山电站设备调试安装也已完成,已具体发电条件,完成投资5000万元。

5、水利体制改革纵深推进。采取拍卖、承包、租赁、无偿转让等方式,完成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9755处,占应改总数的95%。大力发展农村用水合作组织,组建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156家,管理农田灌溉面积7.6万亩,初步建立起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管护的长效机制。按照“市场运作、以钱养事”的工作思路,全面完成了东干渠、晓坪和友谊水库管理处3个县属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任务。2015年,东干渠管理处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先进集体。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建设,历经3个月,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全面完成,新机制运转正常。

过去的三年,远安抢抓中央、省市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大兴水利,办大水利,在水工程建设、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水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对上争取并组织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小农水重点县、“民办公助”小农水、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末级渠节水改造、江河治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等8个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累计向上争取到位资金16845万元。通过公共财政资金的正确引导,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以奖代补”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农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主要成效是:

一是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全面增强。采取整治护岸、改造渠道、维修堰塘、兴建饮水、水毁修复和节水改造等措施,全县新增蓄水能力295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4.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3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220万立方米,保护基本农田0.24万亩。通过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安全系数和综合效益,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抗灾减灾作用。

二是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通过实施末级渠系和灌区干、支渠节水改造,提升了渠道的输水能力和灌溉保证率,缩短了输水时间,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据测算,改造后的渠道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以下提高到0.8以上,亩平灌溉用水定额由原来的550立方米/亩下降到450立方米/亩,项目区较常规灌溉年可节水560万立方米,有力地推动了我县节水农业和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是农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由于有了较稳定的水源和可靠的灌溉体系,不仅降低了农业种植成本,而且还提高了粮食蔬菜产量,促进了农业增效。据测算,项目区水稻亩平可降低运行成本20元。加之灌溉渠系实现了硬化,农业灌溉用水推行协会管理,为受益农户节省了大量的维修劳力和放水时间,减少了维护费用和用水矛盾,农民群众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四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了污染水、苦咸水等问题,提高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饮水安全程度,普及率达到70%以上,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渠系灌溉利用效率,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将新增粮食300.7万公斤,增加农业产值131.5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47元。随着全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还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建设,始终把民生水利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重点工程来抓,坚持定期召开农业工作会议和专题办公会议,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并亲自参与实施方案的讨论修改,协调解决施工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县、乡镇及时调整充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成员,按照县政府下发的农建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分级落实责任。对县、乡镇确定的重点工程,明确行政领导、施工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四大责任人”,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四包”责任制;实行水利建设与镇村、部门考核挂钩、与项目安排挂钩、与乡镇水利服务人员报酬挂钩、与评先奖惩挂钩“四挂钩”制度。形成了领导挂帅、一包到底、责任到人的组织领导体系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合力兴水的工作机制。

(二)坚持统筹谋划,科学规划设计。先后编制完成了《远安县水利发展“十二五”水利规划》,确定了3个大项18个规划项目,规划总投资17.47亿元。同时编制上报了《远安县山区抗旱水源规划》、《高效节水灌溉规划》、《远安县山区塘坝调查规划》、《远安县2015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等规划,实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避免了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完善、资金投向撒胡椒面的局面。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县里有骨干、乡镇有重点、村组有工程的要求,分年度制定出具体的冬春水利建设计划和工程实施方案,由县政府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发实施,并将实施情况纳入各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县、乡镇确定的重点水利工程,由项目业主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工程设计方案,报水利部门审查批准后,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实施,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模建设,农建特色较为鲜明。

(三)严格基建程序,规范项目管理。始终坚持把打造精品工程、确保长远受益作为第一目标,严格建设程序和标准,加强过程管理,狠抓关键环节,保证工程质量。一是全面落实“五制”。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五制”管理,分项目详实制定施工技术规程和型材、施工质量标准,建立以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法人单位检查、主管部门监督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确保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二是规范现场管理。项目专班的技术负责人和项目业主现场代表驻守工地一线,负责全过程施工建设管理和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五大员”全程驻守工地,精心组织施工。三是严格质量管理。组建项目建设质量监督站,结合工程实际编制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各施工单位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落实“三检”制度和原材料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制度。监理单位采取旁站、巡视、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等方法对施工全过程实施监理,对重点工序实行项目业主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四方签证制度,对重要部位进行随机抽样检测,规范施工作业程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四是加强安全监管。要求各施工单位编制了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实施方案,在险工险段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安全标识、警戒线和警示牌,专职安全员驻守工地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施工安全。五是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和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坚持资金随项目走,按工程进度拔款,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会同财政等部门定期不定期的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工程竣工后,业主单位及时出具工程结算报告,并委托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确保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水利投入。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是关键。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自主投入建设水利积极性降低的实际,我们坚持以政策激励为导向,积极引导和带动社会投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投入水利建设的热情。一是政府加大投入。三年来,县政府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达4654.57万元,占农村水利建设总投资的13%。其中县级配套资金4006.57万元(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项目县级配套79万元,重点中小河流项2140万元,小农水重点县项目1000万元,末级渠143万元,水库除险加固项目400万元,抗旱水源工程67万元,集镇供水52.5万元,汪家工业园排洪沟125.07万元),县财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共计648万元。二是用活政策促动。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为契机,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对一些投资额小、受益面广的小型水利设施,采取受益农户“一事一议”解决,较好地发挥了财政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全县91%的村开展了“一事一议”,共组织实施“一事一议”项目848个,动员群众筹资投劳3000多万元。对群众要求迫切、投资规模较大、受益范围较广的项目,发动群众开展“民办公助”,筹资投劳1500万元,完成了屡丰堰、东庄堰等10多项水利工程。三是制定政策驱动。针对小型水利设施多、建设整修任务重的实际,县政府专门出台了末级渠建设“以奖代补”政策,按照不同规格分别给予财政奖补,并适时提高补助标准,还落实全县52座水库管护经费补助2000元/座。县乡分别制定了堰塘整治补助办法,有效缓解了村级投入不足、无钱整修的矛盾;研究出台了抗旱水池建设补助标准,着手解决山区抗旱水源问题;针对“三万”活动中干部群众建议将灌区农业灌溉水费用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及时调整了县属水管单位农业灌溉水费征收管理办法,让利于村、改善民生。四是资金整合使用。通过规划整合、项目整合、产业整合,全县把分散在水利、国土、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分散投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社会投入联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积极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把社会各界的支农意愿变为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采取单位帮扶、企业反哺、社会资助、个人捐赠等活动,筹集资金9000多万元投入水利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投入水利的积极性。

(五)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兴水合力。以各类新闻媒体、舆论工具为载体,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新农村建设活动为平台,广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等一系列水利产业和扶持政策,使各项农村水利政策深入人心。大力宣传各地在水利建设与管理中的好典型、好经验,通过“政策调动、机制促动、典型带动、利益驱动”的办法,有效地动员、引导、激励基层和农民群众重视、支持、参与水利建设,努力营造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采取专班督办、驻点督办、巡回督办、舆论督办等方式,不定期的对全县农村水利建设开展检查督办,定期对各地进展情况进行通报。针对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水利部门抓好试点,建好样板,树立典型,采取召开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干部群众现场学习交流,通过样板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水利建设的平衡发展,确保了年度建设任务的全面按期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打算

纵观我县近几年来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虽然在民生水利、防洪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薄弱。防洪抗灾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水利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特别是作为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于跨村过组,线长面广,年久失修,功能衰退,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瓶颈。二是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缺乏动力。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和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农民对农田的依赖性降低,同时由于我县属丘陵山区,土地的分散经营与农田水利的集体受益性矛盾日渐突出,化解矛盾的对策缺位,导致农民对水利建设管理不热心,缺乏积极性。加之部分基层干部对国家“三农”政策理解不深,对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不明确,消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组织群众筹工筹劳难度加大。随着社会宏观环境的变化,基层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逐渐弱化,农村劳动力难组织的问题日渐突出。四是建管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地方重视项目争取,而对配套的投资投劳感到畏难;有的重视工程建设,而忽视后期管理;基层水利技术力量薄弱,农村水利建设缺乏有力的技术指导。五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我县水利工程普遍规模较小,对上争取的项目资金有限,加之地方财力有限,群众筹资筹劳难以落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缺口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规模、质量、进度。如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找出破解的办法和途径,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水利的要求,围绕提高防洪抗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对上争取,增强发展后劲。始终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树立项目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先于一切”理念,集中精力,集聚资源,聚焦项目,坚定不移地坚持项目至上,促进远安水利跨越发展。一是全力以赴争取项目。围绕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和申报工作,确保对上争取项目和到位资金年年有进步。二是精心策划储备项目。围绕国家水利政策和资金投向,开展项目调研、论证和规划,筛选、包装、申报一批关全局、打基础、利长远的骨干项目进入全国、全省规划,为项目争取积蓄后劲。

(二)加大建设管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效。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出台的相关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继续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个领导挂帅,一个专班落实,一套工作措施推进”的工作思路,严格建设程序,强化项目管理,坚持做到宣传发动、民主决策、规划设计、监督管理、检查验收“五个到位”,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五制”管理,认真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在建项目的建设管理。加大专业和机械化施工程度,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技术指导、物资器材和施工质量监管,认真落实建后管护制度和责任主体,确保建设一处,合格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三)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形成水利建设投入长效机制。一要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整合发改、国土、财政、扶贫、农业、水利等部门的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整体推进,力争“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推动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要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长效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逐年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从土地出让金提取不低于10%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认真组织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把“一事一议”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投劳的热情。四要盘活现有资产。加快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民、集体和社会民营资本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盘活现有水利工程资产存量,整合涉水项日,真正用好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水利设施管理。进一步加强水法律法规、水利产业政策和水利建设管理先进经验、典型事例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水商品意识,水利建设管理责任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危机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发展“三民水利”与农民负担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改善用水条件与依法缴纳水费的关系,充分调动其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支持、民众参与、合力兴水的浓厚氛围。

(五)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构建现代水利。继续推进水管单位内部改革,深化水利工程农业水价改革,发挥水价在促进节约用水中的杠杆作用。加快以“受益户共有制”为模式的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创新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形式,加快构建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强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建设,巩固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稳定和充实服务队伍,落实保障措施,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引进、吸收先进水利科学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

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汇报 [篇4]

省水利厅、省财政厅:

一、总体情况

县被列入省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县财政局、水利局以财农[]23号联合申请县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文件(水农[]25号)批复我县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总投资2229.3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700万元、省财政990万元、县及县以下财政495万元、群众自筹44.38万元。项目内容包括整治山塘22座,总库容73.22万方,投资1143万元;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项,受益面积0.21万亩,其中新建喷灌600亩、微灌1500亩,投资333万元;灌区改造6项,受益面积1.08万亩,改造渠道长度43.42km,投资753.38万元。

到目前为止,县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外石门二道坝灌区改造工程、乡灌区改造工程两个灌区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乡等9个山塘的施工道路约15km建设已完工,部分山塘整治工作的政策处理已完成。其它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施工图预算审核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工程施工招投标等项目工作。

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管理情况

(一)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到目前为止,县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外石门二道坝灌区改造工程、乡灌区改造工程两个灌区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乡等9个山塘的施工道路约15km建设已完工,部分山塘整治工作的政策处理已完成。其它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施工图预算审核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工程施工招投标等项目工作。

县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总投资约400万元,其中设计费、招投标等前期费用约200万元,工程费用约200万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的18%。

资金整合方面,完成高效节水灌溉600亩,灌区改造7000亩。目前所需资金全部到位,工程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65%左右。

根据目前的进度来看,预计在2015年6月底完成全部县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成任务。本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后,将完成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全部任务的66%。

(二)重点县建设管理情况

1、重点县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及发挥作用情况

县被列入省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后,11月28日政办发[]160号文件,成立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县长担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有县水利水电局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县水利局专门成立了局长负总责、副局长和总工联系分管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组,项目组成员由局抽调业务骨干人员组成,并按项目分片落实专人,包干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

通过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和县水利水电局成立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组各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各有关单位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形成合力,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状态。

2、加强制度建设情况

为了规范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水利水电局和财政局研究制定出了《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及资金管理办法》。本办法对项目及项目单位的确定、建设管理、资金筹措与管理、建后管护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

3、规范建设管理情况

县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由于施工单位技术力量不足、政策处理难度大、前期雨季气多等主客观原因,工程进度缓慢。为了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县水利管理所制定了《县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推进方案》,本方案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了详细的要求。县水利管理所每10召开一次工程施工进度推进会,保证了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顺利完成工程施工。本方案对推进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中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

4、资金拨付及管理情况

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核准制。工程进度款支付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要求,首先由施工单位填写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申请表,施工监理单位审核后签发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证书,再由乡镇(街道)建设管理人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组人员和县水利水电局相关领导签字确认无误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拨付。群众参与资金使用监督,确保资金公开、透明、安全。

5、建后管护机制建设情况

工程竣工验收后,按照工程性质和“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落实管理主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由县水利管理所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联合颁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确保工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护到位。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单位为农户的,其产权归个户所有,由农户自主管理;项目单位为用水合作组织或用水户协会的,由用水合作组织或用水户协会管理,实行核定水价、成本收费,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由县水利、县财政部门监督指导,并实施建后管护考核奖惩,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利用。

6、监督检查情况

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委托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另外,县水利水电局成立了县水利水电局领导带队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督查组进行检查督促工作,定期对工程质量、进度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按期完成。

项目单位要选举1~2名村民代表参与工程建设管理,使群众直接参与工程建设,全程参与工程质量监管。群众参与资金使用监督,确保资金公开、透明、安全。

7、资金整合情况

年计划共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处2200亩,总投资330万元,平桥镇喷微灌3处2200亩,全部属于现代农业园区(属县西部省级农业综合园区)喷微灌项目;灌区改造3处9000亩,总投资750万元,其中,白鹤镇1处2800亩、平桥镇1处4500亩、街头镇1处1700亩;农业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共1处4500亩,投资525万元,为粮食功能区服务;农业部门主抓的粮食功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处4500亩,总投资225万元。年计划合计投资1080万元,其中农综部门750万元,农业部门330万元。

到年12月底,资金整合方面,完成高效节水灌溉600亩,灌区改造7000亩。目前所需资金全部到位,工程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65%左右。

8、宣传报道情况

县人民政府和县水利水电局、财政局对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高度重视,多次在县水利水电网、山报等网络、报纸等媒体,对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报道宣传。

(三)重点县建设取得的成效

1、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农田水利积极性的情况

以往的县级水利工程项目多数由工程项目单位所在村村委会作为项目实施业主,很多村民思想上还未转变过来,对县水利管理管理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业主不能理解,工程政策处理难度大。针对这一现象,县水利水电局局长、分管局长多次亲自到各相关乡镇(街道),就上级政策要求等情况向村民进行解释。在每年的冬春修水利现场会上要求各乡镇(街道)领导加强宣传,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减小了工程建设的政策处理难度,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群众参与程度。

2、与大中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和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工程效益的情况

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多数与大中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和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相结合,尤其是灌区改造工程多数水源以县里石门水库北干渠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和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作为供水水源,充分发挥了这些骨干工程的工程效益。

3、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吸引农业企业入驻项目县,帮助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情况

通过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实施,县山茅科柑桔专业合作社、县寒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县绿然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单位入驻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内,对项目区域内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4、带动农田水利投入,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支农合力,推进县域农田水利规模化发展的情况

为了带动农田水利投入,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支农合理,根据《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整合方案》的有关规定,根据各项规划和结合我县实际,在保证现有各类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投向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农业综合开发类、现代农业发展类、农业基础设施类等涉水资金均纳入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整合范围。资金项目整合要依据规划,将项目安排在相邻相近区域,真正做到项目对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

根据《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及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项目单位需自筹占总投资24%的项目资金,自筹资金项目单位直接将资金拨付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户。

5、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通过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对改善区域农村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山塘整治工程建设,山塘正常蓄水,充分发挥复蓄功能,为下游提供更多的水量,不仅能满足灌溉用水,还能满足部分其他用水需求,尤其是为农村饮用水提供了优质的水源,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身体健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发挥节水、蓄水、省工效益。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并引导农民向科学管理、集约生产方向发展,引导农民向科技要产量、求质量,促进农村科技发展。灌区渠系改造工程的实施,使渠系水得到了充分利用,合理协调灌溉轮序,妥善解决上下游灌溉矛盾。不仅保障了农田灌溉,还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另外,通过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节水制度与定额用水管理得到了加强,培养了群众珍惜水、关心水、节约水的淳朴美德。

6、推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水利管理的情况

为了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县计划将全县15个乡镇(街道)水利员重新划分,在全县设立6个流域水利站。流域水利站作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直属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其人事、经费和考核管理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为了加强村级水利公共管理和服务,县积极开展村级水务员队伍组建工作。村级水务员队伍建设中,与其他村级专职工作人员统筹整合,力求做到“一专多能”、“多员合一”,原则上一村一员,可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当地水文代办员、山洪预警员、山塘水库巡查员、河道保洁员、饮用水管理员等进行有效整合,能兼则兼,组建一支稳定的村级水务员队伍,协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做好村级涉水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解决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的管护和服务问题。同时有条件地方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村级水务员职能。

7、工程效益情况

县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完成后,将新增供水量95万m3,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6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1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108.8万m3,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效益达到预期效益指标。年度项目实施后,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14万吨,新增经济作物产值77.0万元,新增经济效益显著。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任务重、分布广。工程施工招投标程序繁琐,加之工程建设经历农田灌溉季节,政策处理难度大,这些主客观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建议省水利厅、财政厅出相关的招投标简化程序,以缩短工程施工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任务的时间,确保工程顺利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切实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为了确保我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一方面我们将加快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一方面我县将对各个项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年度总目标倒排计划,并严格按照其实施。另外,我县将继续执行项目督查制度,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县级验收。

2、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是保证工程进度的重要环节,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度的快慢。因此我县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工程质量高度重视,我县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督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工程施工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同时保证工程进度。

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汇报 [篇5]

中央以中发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水利部门,针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规划

就我县而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主要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利工程治理、农田灌溉、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作,以尽快发挥农村水利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确保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根据全县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我们先后完成了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县小型病险水利工程治理规划、县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规划、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县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水利规划的编制。

二、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工作

(一)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5年计划解决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根据初我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显示,全县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6.9万人。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今年全县计划投入资金193.5万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资金162万元、市县打井资金31.5万元,计划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扩建3处、分散式供水工程新建4处、打井工程105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630人。到目前止,已基本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扩建3处、分散式供水工程新建4处、打井工程56处,完成投资163万元,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052人。

(二)切实加强病险水利工程治理,5年计划完成病险水库治理50处,病险防洪堤闸治理125处。我县现有中型水库5座,中型河坝4处,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90座,湘江、米水防洪堤92公里,普遍存在设计标准低、工程质量差、运行时间长、工程老化严重等问题。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保证防洪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今年全县计划投入资金840万元,完成中型病险水库治理1处,小型病险水库治理10处,病险防洪堤闸治理25处。到目前止,已完成小型病险水库治理10处、病险防洪堤闸治理25处,完成投资350万元。中型病险水库治理荣桓水库中央和省投资550万元,目前,该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计划在11月可全面动工。

(三)大力开展农田灌溉设施改造,5年计划新增灌溉面积2.0万亩,扩大灌溉面积8.5万亩。我县现有中型灌区干渠290公里、支渠780公里,小型灌区渠道950公里。普遍存在渗漏、崩垮、渠系建筑物严重老化等问题。搞好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恢复和改善灌溉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今年全县计划投入资金300万元,完成中型灌区干渠改造3公里,小型灌区渠道改造18公里,新增灌溉面积0.4万亩,扩大灌溉面积1.6万亩。到目前止,已完成中型灌区干渠改造2公里,小型灌区渠道改造6公里,完成投资120万元。

(四)不断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5年计划完成水土流失面积治理150平方公里。水土资源既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性、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土流失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在确保水土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使其集约、高效和合理利用,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今年全县计划投入资金1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