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事迹(通用6篇)

博学站 人气:2.38W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事迹(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事迹(通用6篇)

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事迹1

整洁的村道蜿蜒延伸,一池池碧水清澈见底,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中……3月19日,记者走进樟树镇文谊新村,一幅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画卷跃然于眼前。

“这条路以前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就成了‘水泥路’,根本无法出行。现在刘队长他们来了,就帮我们把这条路重新修一下,干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在文谊新村一条主干道旁,一台挖机正在平整路面,一旁的村民熊春梅竖起大拇指说。

在文谊新村村部,记者见到了正要同该村村干部入户走访的刘队长,原来他就是岳阳市政府派驻文谊新村工作队队长刘伟新。

“市里既然选了我们来驻村,我们就要担起这个责任,用心做好。”刘伟新介绍,工作队刚进驻文谊新村的时候,“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了解,他就跟另外两个队员白天到村民家里走访,充分摸底调查,晚上回来总结,理清工作思路。

“工作队一来,就挨家挨户走访、座谈,尽心尽责,帮文谊新村制定合适的工作方案。现在村子里都知道了他们是市里来的驻村工作队。”樟树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王曦说,现在文谊新村一天一变样,天天来、天天新。

“他们帮助我们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合适的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重点,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该村村支部书记蒋灿雄介绍,自驻村工作队进驻以来,该村已完成1500米的沟渠疏通清理;对村里的主干道已完成2300米的两侧杂草、障碍等废弃物的清理,1200米的维修、拓宽,近3000米绿化,栽种红叶石楠、红继木共1500棵;拆除“四房”20栋,共计2400平方米;拆除垃圾池220个,对每户配发了3个分类垃圾桶,共配发800套2400个垃圾桶……

跟随驻村工作队沿着村主干道前行,记者见到不少村民正拿着锄头、铁锹,把一棵棵树苗栽种在路两旁。刘伟新急忙走上前,拿起一把锄头就挖起了土,“现在对路面进行加宽、提质改造后,还要在两旁种上树,再安上路灯,然后再建一些小果园和小广场,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一会的时间,刘伟新就挖出了一个1米见方的树坑,一旁的村民顺势拿过一棵树苗,扶苗、培土、踩实,两人配合默契。“走,我们到村民家中坐坐去。”种完树,刘伟新招呼记者。

“刘队长,你们又入户来哒,来,到我家恰杯茶哒。”在村道旁清扫落叶的刘爹爹看到刘伟新,放下手中的扫帚,热情的邀请他,“他们这些驻村干部很辛苦,不分白天黑夜,经常到我们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是来干实事的。”为了更好的调动村民参加村庄清洁行动的积极性,该村包片村干部、驻村干部到每组

每户进行宣传、摸底,以屋场为单位,每周对农户开展1次卫生检查。同时,开展“星际文明户”“乡风文明标兵”“优秀协会会员”等创建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离别时,刘伟新又向另一户农户家中走去,坚毅的身影,透着坚定的信念。

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事迹2

“认识一下吧,我叫黄文秀,三十岁,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她坐在车里,昏暗的背景下,有一束光打在她的脸上,映射出眼底的坚定执着。

近日,以黄文秀的故事为主题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开剧这一幕,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做大山的女儿,走出秀美之路。

秀美之路,是“父母”在、不远游的赤子归家路。

2016年,黄文秀硕士毕业。在同学纷纷选择留在大城市的时候,她毅然踏上了回家的路。百坭村村民曾问她:“你怎么想要来这么偏远的农村工作呢?”黄文秀回答:“百色是我的家乡,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什么理由不回来呢?”

2021年,我在人生道路的权衡中,坚定地选择了返程的路。面谈的时候考官问我:“为什么会想要来这里工作呢?”我说:“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对我来说,家乡就是生我养我、哺育我成长的父母,我想回到父母身边,我想尽我的微薄之力来建设我的家乡。”彼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路,是赤子归家路,更是通往光明未来的秀美之路。这条路或许不是花团锦簇的平滑大道,或许荆棘丛生、颠簸蜿蜒,但我必将怀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忠贞信念,学习黄文秀的信仰之美,把梦想写进泥土,用脚丈量大地,将无悔的青春融入时代洪流之中。

秀美之路,是里程数丈量群众心声的长征之路。

2019年3月,黄文秀驻村满一年的那天,她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里。她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这一年时间内,她收起裙子,穿上简便的运动服,逐一走访全村贫困户,绘制了详尽的“贫困户分布图”,将每村每户的家庭情况、贫困原因一一标注。

2022年3月,我来到基层工作刚好半年,也是我任职潘元村村主任助理的半年。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新时代的我们作为基层工作者,应当俯下身、沉下心,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半年来,我在基层工作中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干劲,冲在一线,干在一线,和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察民意听民声,了解群众的困难,明白群众的诉求,积极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沾染的泥土正是我们笃行不怠的勋章,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最好印迹。每日上万的步数是我们一步步踏进群众心里的阶梯,更是我们丈量群众心声的长征之路。

秀美之路,是红墙白楼乡村美、绿野蓝天农家肥的乡村振兴路。

黄文秀到村后,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带动全村顺利脱贫88户,贫困发生率降至2。71%。她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树家风,振乡风,促民风,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人们的如花笑靥里渐次展开。

“我们的银杏砧板耐腐蚀抗菌,不容易开裂,而且有自愈的功能……”在元竹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工作人员一面展示手中光滑平整的银杏砧板,一面娴熟地介绍砧板的优点。时值618活动期间,上架的银杏砧板很快销售一空。我作为幕后小助手,第一次有机会目睹直播销售的过程,感受互联网经济下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产品的流通方式,也为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黄文秀建立电商服务站,帮助全村群众销售砂糖橘4万多斤。新时代我们生逢其时,责任在肩,应当学习黄文秀,充分发挥年轻人优势,将新兴技术与农村产业相结合,立足产业振兴,青春为笔,热血为墨,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选择到基层挥洒青春汗水的我们,都是“大山”的女儿,是群众的女儿,让我们向黄文秀同志看齐,走出秀美之路!

2019年,年仅30岁的广西驻村第一书记、北师大定向选调生黄文秀在百色洪水中不幸遇难的消息令人悲痛。她将知识带回家乡,用行动建设家乡,她将30岁的大好年华定格在扶贫路上,用生命谱写扶贫乐章。身体力行,不忘初心,知重负重,砥砺前行,她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践行者,同为选调生的我们,更要以她为标杆,主动担起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重任,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用实干谱写未来。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想与大家分享。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心里要燃气一团火。要像黄文秀一样,在选择理想的时候,要让自己真正热血起来,要主动响应祖国和社会的需要,投入到真正可以发挥拳脚的地方,基层是广大青年干部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要走向基层,拥抱基层,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将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挥洒在基层这边给祖国谋复兴,为人民谋福祉的地方。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手里要攒起一股劲。要像黄文秀一样,放下自己的舒服圈,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怕泥泞和荆棘,不怕风雨和烈日,像钢铁巨人般,将自己置身于愈挫愈勇的战场,那些走烂的鞋子,那些轮胎压过的纹路,那么干裂的嘴唇和晒黑的皮肤就是一枚枚军功章,刻印在祖国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史册上。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眼里要汇成一面旗。要像黄文秀一样,将党纪国法作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督促自己,在履职的道路上,时刻不懈怠,在尽职的途中,永远风雨兼程。驻村的工作不好干,没关系,那就加班加点干,那就流血流汗干,脱贫致富的工作不好干,那就精疲力尽干,想法设法干。

黄文秀的故事,是在给党员干部竖起一面精神旗帜,鼓励大家要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之路与祖国的建设发展之路紧密结合起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奋斗的路上干出一番新天地。

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事迹3

作为一个扶贫干部,刘敬才去农村扶贫的里程记录保持在每年1000多公里……在精准扶贫的路上,他作为一个有情怀的共产党员干部已经递交了一份满是诚意和温度的答卷,但他说:“为百姓,还可以做得更多,我,还在路上!”

2017年6月8日,盛夏,火辣辣的太阳灼烤着大地。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人民政府兽医站站长刘敬才乘着摩托车在乡间碎石公路上缓慢前行,今天,他要去太平村11社杨洪林家。帮扶的贫困户大多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但这已经是他今年第六次跑在这条九曲回肠的碎石公路上了,眼看着前方不远处就要到他帮扶贫困户杨洪林家了,没想到一个上陡坡,摩托车压过一块较大的石头,石头不稳,摩托车猛然侧倒,刘敬才随摩托车一起滚下坡去,他的小腿因为受到猛烈撞击当场鲜血直流······

在给同事打完求救电话后不久,他被及时送到镇卫生院进行紧急救治,被帮扶的贫困户闻讯后也赶到医院来看望他:“老刘,你看你,哎呀,咋伤得这么严重呢?”面对这个多次上门给他指导脱贫的帮扶人,他俩早就成了老朋友。“哎呀,就是肌腱断裂受伤了,你也别太担心了哈。哦,对了,家里人都还好吧,上次我给你带来的鸡苗长得怎么样啦······”在医院的病榻上,打着吊针的刘敬才依然不忘对贫困户进行情况了解。

“每一个贫困户家里都积攒了许多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故事,我们只有多多和他们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情况,打开他们的心扉、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到致贫的症结所在才能因症施策,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脱贫。”刘敬才告诉记者。

“要让百姓觉得是自己人,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经常去了解他们的情况,所以这次受伤我觉得没啥了不起的,你看我这手机里每一张入户走访的照片都是一个故事,每当夜里想到他们贫困的家境我就睡不着觉,一直想着为百姓多做点儿事,为这片土地、这方百姓做事,我永远激情澎湃!”

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事迹4

格桑,男,1973年6月出生,公共行政管理硕士学位,1998年7月参加工作,20xx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西藏自治区就业服务局副调研员。

2016年底,格桑自动请缨申请驻村,他不顾身体患有慢性肾炎的病痛,带着对妻儿的无限眷念,于12月3日与同事来到这海拔3793米,距离尺牍镇6公里、距离县城73公里的偏僻山村——乌巴村。乌巴村属半农半牧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484户3140人,属丁青县的较大的行政村。该村村民收入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为虫草采挖收入。

来到这里,作为工作队队长,看着乡亲们一双双期盼的目光,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刚到这里,便匆匆放下行囊,走入乌巴村的这个大家庭,在田间地头、村民家里、山间小路上留下了格桑与同事们的一步步坚实的足印。带着感情,带着使命,沉下身,静下心,摆正自己的位置,紧紧围绕驻村“五项任务”,坚持“指导不包办、尽职不越权、帮忙不添乱”的工作原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穿于驻村工作的始终,把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作为载体,把紧密联系群众作为主要措施,把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作为驻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汇报、座谈、走访、调研、慰问等方式,认真、扎实地开展驻村工作。

一、查村情民意,理工作思路

自驻村以来,格桑始终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做到群众的“知心人”,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格桑虽药不离身,但始终坚持在驻村工作第一线,刚入驻到乌巴村就带领工作队员走访了学校、低保户、五保户、党员、村干部、致富能手等各个群体,并通过召开群众、党员代表、农牧民代表、困难户代表、宗教人士调研座谈会等方式,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村情民意,全面细致地掌握了乌巴村的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状况,劳动力、外出打工收入、农业种植结构以及畜牧养殖结构等。在了解村情的基础上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帮助乌巴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了乌巴村发展计划和两年规划,并把群众最急切、最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做为驻村工作重点,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和目标,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和困难建立问题消号台帐,统一研究部署,逐项进行帮助解决,落实解决完成一项打勾消号一项。直到所有问题和困难全部解决为止。

二、建基层堡垒,聚发展合力

“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支部”,这是工作队队长格桑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了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格桑以“放手不放眼”的工作思路,致力于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认真分析村“两委”班子的现状,对村“两委”班子进一步抓引导求稳定,适时掌握村“两委”班子成员动态,积极引导班子内部稳定;二是采取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由村党支部统筹安排,驻村工作队督促指导落实情况,做到不走过程,不搞应付,真正把“三会一课”制度落到实处,切实起到整体提高的效果,同时重点培养村党支部书记操作电脑及使用新型办公设备的能力;三是大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制定和建立乌巴村党员发展规划,按照“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在党员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思路,发展了5名预备党员,确定了7名入党积极分子;四是协助健全完善《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多项制度,把党建、维稳、经济发展等工作任务明确到人,真正做到“制度管人、机制励人”,形成村干部“按章理事”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农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五是帮助制定《乌巴村村规民约》,力求为解决长期困扰本村发展稳定的老大难问题提供制度依据,同时对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适时做出研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特别是对于户口迁移问题、宅基地纠纷问题、乱占乱围乱建问题、适龄儿童入学问题、虫草采挖相关问题、以宗教活动为借口进行乱摊派问题等方面做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定,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系群众民生,解突出问题

格桑从村民最盼、最急的事情入手,针对乌巴村饮水难、行路难、外出务工人员少、村民过度依耐虫草收入等实际问题,协助村两委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一是投入资金102万元购买犏奶牛202头,使202户群众从中受益。同时,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带领村主要领导前往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取经,并征得县分管领导的意见建议后,初步计划在10月份左右建设一个集饲草种植、犏牛养殖、奶产品加工和销售一体的乌巴村犏牛养殖合作社。通过发展农村养牛经济合作社,增加农牧民收入,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改变村民依赖虫草收入的单一经济模式,引导群众依靠自身的智慧、技能和劳动来增加收入,走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二是针对乌巴村人畜饮水紧张的实际,积极协调自治区水利厅、昌都市、丁青县等相关部门,争取政府投入部分,组织群众投劳,解决乌巴村四个自然村的人畜饮水维修扩建项目,缓解人畜饮水难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协调乌巴组至空萨组的一路一桥工程,新修公路5公里,1-16米桥梁一座,6米4道钢波纹管涵,总投资450万元,解决了200户,1690人出行难问题;四是举办SYB创业培训等老百姓急需的.技能提高培训,先后培训农牧民群众30人次,投入资金7万余元;五是组织召开村、组群众会20余次,解矛盾纠纷10余次,解决困难8个、办理实事好事12次,其中:为去世“五保户”老人旺吉筹措丧葬费用8000元并协助村两委做好其后事料理工作,为“五保户”老人卡窝筹集资金2000元维修其所居住的活动板房并为其添置生活必需品,为生病的“五保户”老人请医送药5次;六是对本村进行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和传染疾病的预防教育活动,对乌巴村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情况作了初步的调查摸底,同时对40多名疑似结核病人进行了筛选登记,还邀请昌都市疾控中心专家还就肺结核等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治疗等开展了知识讲座,现场发放结核病防治宣传挂历、计划免疫宣传挂历等宣传资料500余份,场提供各类疾病咨询100余人次。

四、关百姓冷暖,羸民心之本

为做好政策宣传和感恩教育工作,格桑带领全体工作队员,一是利用“元旦”、“春节”、“藏历年”等节假日期间,探访慰问三老人员、困难户、五保户、村组干部等,一一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期望,并发放慰问金、慰问物资21000余元,该同志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0元,对家庭确实困难但未能包含着集体慰问中的6户人家,购买面粉等物资单独进行慰问;二是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培训、面对面宣讲等形式,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县委开展“强基础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精神,传达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在惠农政策上下功夫,让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这些“惠”是谁给的,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热情;三是结合“党日”、“宣讲日”和“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活动载体,设立新旧西藏对比图片展,并通过座谈和走访等方式,大力宣传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真正使广大群众明白团结是福,分裂是祸,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五、强安全措施,促和谐稳定

为切实做好乌巴村安全维稳工作,格桑同志多次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双联户长和全体村民大会研究制定多项举措以确保乌巴村社会局势稳定。一是在节日期间和敏感节点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村长扎西次人为组长、驻村工作队队长格桑为副组长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分工,对工作提出要求,并从成立领导小组之日起维稳工作进入一级警戒,严防发生自焚、暴力恐怖袭击、食品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各种影响社会稳定情况的发生,确保了乌巴村社会局势稳定;二是在节日期间和敏感节点建立维稳值班制度,加强值班纪律,每天安排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民兵连、驻村工作队队员共同组成8个值班人员,保证24小时值班;三是由各组长、联户长做好外出人员、外来人员的登记和备案;四是要求全村各小组负责人召开会议,传达区市县三级有关维稳要求,对本小组全体人员进行维稳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排查火灾、散装油等安全隐患;五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处置及时有效,尽最大可能控制其影响;六是在虫草采挖季节要求工作队全员在岗,该同志身先士卒,带领全体驻村干部克服海拔高、气候恶劣等现实困难,前往虫草采集点做好村民的管理和秩序维护工作,确保虫草采挖工作秩序井然,和谐圆满。此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全县维稳工作会议上予以点名表扬,并通过县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

自第四批强基惠民活动开展以来,他以对人民的忠诚,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的干、使劲的拼、默默耕耘,当好强有力的支柱,辛勤耕耘驻村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自己驻村的足迹当中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谱写下了执着、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和谐、关爱……的动人篇章。当农牧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向他表示感激之情时,他说他体会到的是当一名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幸福感,那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享受。是啊,他是在倾情注爱,用爱心与智慧耕耘。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舍小家顾大家,心系新农村建设痴情不改,情牵人民群众无怨无悔,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及以身作责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极高的思想觉悟,赢得广大党员干部及村民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事迹5

延东生,197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美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2018年3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延东生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延东生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18年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习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习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转川地60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27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400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2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100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40%,可直接带动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3口水井,维修2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90多盏,热水器56个,新式电表370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235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30人的幸福家园,争取200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19年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遗余力。

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事迹6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刘艳军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刘艳军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军转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刘艳军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刘艳军是否来镀金。但刘艳军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刘艳军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刘艳军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刘艳军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刘艳军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刘艳军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刘艳军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刘艳军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刘艳军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习教育的便利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近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刘艳军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刘艳军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刘艳军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