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博学站 人气:3.53K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

数学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正确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热情,个人想法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密不可分。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看到一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看法。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的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他们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当一道题目出现不同的解法时,有的学生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与老师争论不下。这其中也是我们教师想看到的争论场面,但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学生“钻牛角尖”的过程。有些时候我们会急于下结论,或是努力用自己的言语说服学生。其实,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想出充分的论证过程。这样,一方面正确的评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教会学生,只有以充分的论证才能让大家心悦诚服。

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习的成功体验是数学学习的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教师要根据不同智力的学生、年龄特点,对数学学习的程度把握,认真设计好语言、课堂提问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步骤等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到果子”,都能获得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成功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并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的、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理解题意、举个例子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与学是一个整体,是在统一过程里进行的。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如何发挥“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呢?我认为应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改。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另外,我还采取了“结对子”活动,一个优秀学生带一个差生,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以外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实,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了课堂。它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放大了”教学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强了”课堂教学信息密度,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量的增加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它可以是微观的可视化、静止的动态化、抽象的直观化。有些教师讲半天还不一定能讲清楚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几秒钟就可以解决。多媒体技术声、图、形并茂,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的多彩的感知环境可促进学生感官的发展,激起求知欲,使学生学得好,记得牢。要科学的应用媒体,不一定是越高级的效果就越好,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体。科学的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使得教学情趣盎然,丰富多彩,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

  重视学习目的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体积”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冰箱的长、宽和高,然后求出它的体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坑的体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巧设导语,激发学习的欲望;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解决学生厌学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公式趣味化。上课前应设计一些新颖、独特、有趣的导语,来收回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准确、鲜明、生动、逻辑性和说服力很强的语言讲课,就容易仅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丰富多彩,通俗化、生活化和趣味化的课堂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知识竞赛”、“谜语”、“数学游戏”和“编写口诀”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运用幽默、笑话等,让数学理论通俗化、生活化和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受到启迪。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积极对待学习,自觉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