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素质提升途径之探讨

博学站 人气:1.07W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的不断深入,培养一支技术过硬、德才兼备的员工队伍,是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立于竞争不败之地,发展强劲动力的源泉。如何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已迫在眉睫。下面从国有企业员工素质,提升素质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企业员工素质提升途径之探讨

  一、国有企业目前员工素质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训也已初具规模,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技术学校、员工夜校等等,并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员工的素质培训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随着这几年国企大力加强员工素质提升,也为员工的学习培训观念定下了基础。

首先,破除了员工素质提升非生产性的旧观念,树立了经济建设依靠教育的新观念。员工的教育培训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最迅速、最直接、最有效的中介和桥梁,生产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员工素质的高低是竞争取胜的重要基础。其次,破除了单纯体力劳动创造价值的旧观念,树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第三,破除了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局限,树立了综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的观念。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是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学历、职称未必等于称职。目前,许多企业已摒弃了普通教育式的理论化教学,而以生产经营目标为中心,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制定各类人员岗位培训计划,把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实际能力相结合,着力于实践,锻炼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第四,破除了一次性教育的旧观念,树立了终生学习、全程教育的新观念。把一次性学历和教育作为全部教育的观念已被社会所否定,实行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已成趋势,如技术工人接受培训、考试取证等专门实践考核项目已是员工的实际技能的体现,并已和工资奖金等挂钩。

今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的紧迫感、危机感,将给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带来新的动力与压力,员工职业意识的增强,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企业文化建设的广泛开展,使培训与任职、提升、工资逐步协调,形成员工素质提高的内在需求。

  二、员工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企中提升员工素质的措施已有较大的成果和较成熟的经验,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仍是严峻的,员工素质提升的渠道不是很畅通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管理者重企业利润轻员工培养。随着改革改制的深入进行,许多单位人员只出不进,员工的老龄化,一线操作人员的紧缺化越来越严重。经济效益指标的严格考核,使得企业负责人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产量、抓效益、拼设备、拼人力,甚至竭泽而渔,目光短浅没有看到人员素质给企业带来的 长远利益,缺乏对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员工素质培训。

(二)学用脱节追求文凭成风。员工素质的培养提高,应着重于使其安心于本员工作,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成为本岗位的优秀工作者。但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现有劳动人事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将很大一部分员工努力方向导向了单纯的追求文凭、学历,从而导致学用脱节、学非所用,影响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三)员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有办学者的积极性而无学习者的积极性,员工的素质培训是办不好的,上级摊派、奉命学习的培训很容易走过场。由于接受教育的人各种各样,个人的学习目的不同,知识、能力、水平不同,工作环境、条件、节奏不同,很多人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

(四)急功近利的短期观念的影响。近几年经济增长的速度过快,过于急躁,使一些企业的长远发展观念被冲淡,一些具有发展意义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被一些短期行为所取代,员工队伍的培训、教育和素质提高的建设性工作受到很大影响,而由于人才培养、员工教育的效果只能潜移默化的表现出来,员工队伍的素质提高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工作改善,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短期很难见到显著的成效,所以一些人就认为员工素质的培养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经费。

  三、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

(一)因人施教,抓教育培训

一是要实现管理人才的现代化,要下大力气培养德才兼备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注重引导管理人才进行品德情操训练,将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要注重人才的层次性和类别性,提倡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培养适应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别要求的人才,使各种人才形成互补,培养懂管理、善经营,能够体察民情、具有公仆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注重经济性的教育引导,使管理者能够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做到勤政廉洁,有所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只有具备上述能力,在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是重视科技层教育培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现代企业的兴衰,企业应建立健全系统的制度,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科技培训和教育,为各类技术人才成才提供资金和发展机会。企业必须重视科技人才成才,这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三是抓好一线员工层的教育培训,主要方法有:第一实施全员培训,一线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有文化水平高的,也有低的,因此通过强化培训,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实施全员轮训,是提高整体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正像中石化在进行的员工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一样,要求人人持证上岗,人人上岗有证,这必然对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水平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第二“对症下药”培训同生产经营相结合。企业在对员工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应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为目标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不能抓此失彼,否则会导致员工素质不升反降,事倍功半,达不到期望目的。提高员工素质只有兼顾整体,如抓思想素质不忘业务素质,搞业务培训不忘员工观念转变教育,才能成功的实现员工队伍素质一时一变化,一年一台阶的不断提升,为企业不断创造生产经营的佳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培训教育实行多元化

这是基于员工队伍文化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而提出的员工素质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从对象上看,高级管理层的培训教育、中层管理层的培训教育和一般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教育。而工人的岗位技能,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等级别。从层次上看,有大中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工作后的知识更新继续培训教育。从内容看,有基础教育、继续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员工教育的多元化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一专多能),教学时间的动态化(长期与短期结合、业余和脱产交替);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集中与分散、教学与自学);培养规格的多质化(多种考试、多种证书)。多元化的培训教育体系,又决定了员工培训和社会文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推动员工综合素质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

员工教育不仅是为了储备,更是为了应用,这是成人教育的应用性的实践性决定的。从宏观上说,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不在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而是劳动者对知识的应用程度,应用科学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实际能力。从宏观上说,这是由我国企业具体的技术装备水平决定的。我国大部分企业新近或更新先进的技术装备,急需管理者及操作人员水平紧紧跟上与之相适应。随之而来的是对先进技术装备的操作、安装、维修等适应性培训,急需受训者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适应生产。我国企业老设备要更新改造、老产品的换代,迫切需要一批集设备设计、工艺管理、现场操作、产品检测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这就是岗位培训、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的契机。岗位培训为技能的转化提供了条件,反之,员工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又促进了岗位培训的开展。目前,企业和社会办学的员工教育都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引进、设备更新,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转换产品之前,都需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员工技能的培养。能力培养要有超前性、延续性,对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应有长远的打算。把目前需要和长远规划结合起来,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多工种培训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四)做学习型员工创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机制建立在一个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全体员工的认识都统一到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广泛认识上,争做学习型员工,制定提高素质培训计划,这样,全员素质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争做学习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第一要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第二建有多元化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第三,形成学习共享和互动的组织氛围;第四,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第五,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所谓工作学习化,是将一项工作视为一个最好的机会,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并促进专业知识的增长;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而学习工作化则是指将学习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能每天不断的学习并培养出终生学习的习惯。像齐鲁石化公司,自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来,企业的面貌大为改观,员工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素质教育和各种培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激发员工的上进心,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能够提升全体员工综合素质。但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实事求是,常抓不懈,开拓创新,为企业的振兴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